请先登录
如果我们符合您的基本报考要求,您可以点击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院最新招生动态!
咨询
录取率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 1953年,是学校历史传承最悠久的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余人。学院现有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2个,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与徐州工程学院联合培养“4+0”本科专业1个,与常州大学“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专业1个。学院紧跟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物联网技术融合现代制造业发展,深耕智能制造和智能控制领域,目前是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模具专业类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机械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无锡模具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理事单位。
智能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9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0余名,教授7名,副教授27名,博士10名,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 名。在教育部专业目录及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工作中,牵头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目录及教学标准修订工作。智能工程学院拥有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设备价值8000余万元的实验实训室,设备先进,条件一流。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确定为中国模具人才培养基地,与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有央财支持精密模具综合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认定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1个、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数字化信息化委员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共享型数维实训基地1个,省集成电路装备研发中心1个,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1个,其它实验实训室共计50余个。
智能工程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与瑞士GF、三菱电机、海克斯康、武汉益模、北京精雕、福建福耀、无锡微研股份、无锡信捷电气、北京华航唯实等国内外一流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创新班、订单班,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同时学院积极走产、学、研、创结合的道路,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省级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研发中心、无锡模具研究院、东北大学无锡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博士工作室等的作用,近5年完成横向合作项目100余项、到帐金额1000余万元。近5年主持研究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高校产学研成果转化项目4项。
学院借鉴德国巴符州职业院校先进教育理念,引进“胡格教育模式”,打造具有职业氛围的课堂环境,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知名职业教育专家托马斯·胡格教授亲自面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非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智能工程学院秉承“养正修能”校训,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训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通过构建机电匠心工作坊、精心打造专业社团,通过以赛促教等多元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近5年,学院学生先后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 RoboCup 公开赛等竞赛中取得一等奖20余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其他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100余项。
智能工程学院提供多渠道的深造途径,有专接本、专转本等,为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增强竞争力创造优良的环境。同时积极与国际教育机构进行境外合作交流,每学期选派优秀学生去加拿大苏安国际学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哈特兰德社区学院等进行学分互认的学习活动,并于 2018 年迎来首批留学生。
智能工程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知识面广、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受到国内外一流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高度认可,并涌现出原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安徽耐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天勤、南京尤孚集团公司董事长潘晓彬、“全国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陈亮,“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胡东方。
60余年薪火相传,智能工程学院积淀形成了开放的办学理念、浓郁的育人氛围、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业务技能,为共和国培育出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赢得了广泛声誉。跨入新时代,智能工程学院将继续立足国家和人民需要,坚持产教融 合、匠心育人,面向“智能制造”前沿产业办专业,培养“未来工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职工:90人
校内专任教师:70人
教授、副教授:34人
全国优秀教师: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