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符合您的基本报考要求,您可以点击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院最新招生动态!
咨询
录取率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林业学校、黔东南民族农业学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合并组建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06年通过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被列为贵州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16年学校获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全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先进单位、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建设单位、贵州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校园、贵州省文明单位等;是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文化部认定的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之一、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学校大学科技园是目前全省七家省级大学科技园之一,以苗侗银饰刺绣蜡染为主题的“黔粹传人工作室”和以农业为主题的“黔东南培生星创天地”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院占地面积1503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工72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5人,副高职称教师178人,硕士、博士79人;校外兼职教师600多人;学院紧紧围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办学重点,建有4个二级学院(民艺学院、汉天下物联网学院、大地建筑学院、港中旅旅游学院)、6个系(医药技术系、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财经系、建筑工程系、物联网技术系),开设有37个高职专业,在校生近1.2万人。
“创业艰难百战多”,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艺学院的成立是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和鼎力支持的结果,从最初的专业开设到如今的机构成立,历程艰辛曲折、团队不断历练成长,办学知名度美誉度日益突显。2013年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与省中小企业局、州工信委联合,在旅游与商务管理系开办了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经过历年来的有效办学实践,2015年开始筹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教学机构;2017年5月省州编制管理部门正式批复设立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2018年6月正式成立;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的系列战略部署,经深入友好磋商,于2019年3月在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办学基础上共建国内第一家民艺学院(二级学院),实行理事会管理模式。主动承载起培养苗侗民族文化产业高素质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重任,着眼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现代设计理念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传承创新人才。
办学过程中,始终秉承“用手艺缔造美好”发展理念,以培养知传统、善设计、精工艺、会创新的人才为基本要求,依托校企共同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行现代学徒制为主的“三合一”多元集成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理论实践一体化+师傅带徒弟的手工业作坊生产教学+工厂标准化生产教学。实施分段育人、多方评价,按照“学生—学徒—职业人才”培养路径,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以“五双五强”举措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统一,全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工匠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目前,民艺学院开设有工艺美术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产品艺术设计3个专业。现系内有专兼职教师30余人,其中硕士9人,副教授以上职称6人;聘有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5人,企业行业兼职教师10余人,在校生近450人。
一直以来在州工信和文旅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和亚洲创意商业协会、中国利郎集团、黔东南州文化产业协会、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等鼎力支持下,教师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办学条件不断完善。院内建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多媒体综合画室、金石加工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服装制作实训室、UV打印工作室、装裱工作室、旅游工艺品设计制作室、3D打印实训室、陶艺工作室、蜡画实训室、刺绣实训室、蜡染坊、银饰加工实训室及师生作品展示销售厅等教学实践场所。省州工信部门投入200万元在校内建设了黔东南州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培训平台,同时学院与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服饰有限公司、黔东南九黎苗妹银饰有限公司,丹寨国春银饰责任有限公司在校内建成集“校内工厂+工艺品展示厅+设计师工作室+电商平台”为一体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学、研、展、销一体的银饰、刺绣、蜡染生产实训中心,刺绣创客空间、蜡染创客空间、银饰创客空间成为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众创空间——黔粹传人众创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与文化创意产业一线需求对接,凸显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和影响力。校企还共建有银饰、刺绣、蜡染3个教学资源库,建有杨文斌省级名师工作室、王国春省级大师工作室(银饰大师工作室)和杨科礼省级大师工作室(刺绣大师工作室)及高成春省级名师工作室(刺绣名师工作室)。获“贵州省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和“贵州省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项目名师工作室”;学校获国家级项目1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教育部课题1项(《工艺美术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学校牵头的 “黔东南民族工艺品制作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立项;作为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高校,目前累计开展非遗培训共17期,培训学员千余人;是贵州省“锦绣计划”项目单位,累计开展各类绣娘培训600余人;是州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国家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分站,是黔东南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基地。以银饰刺绣蜡染为主题的黔粹传人国家级众创空间年均接待各类调研、来访近百场次,是学院展示民族文化办学成效的重要窗口。
教职工:720人
专教硕士以上学位:79人